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记录地质人的海洋强国梦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陈惠玲 发布时间:2016-11-21

 

我是1986年上大学就读于地质学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一直从事宣传工作,这一路走来,与地质工作结缘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地质调查工作的参与者,亲身感受着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脉动,目睹了它风雨兼程、动荡变化,逐步复兴,而今步入百年地调的新的历史起点。

站在百年地调的新起点,作为一名地质调查工作的宣传者,我一直执着于记录着海洋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与变化。30年来,我在工作中,一点点一滴滴记录了地质调查工作中海洋队伍的发展变化和进步。这其中,有海洋地调人探索可燃冰的艰苦历程,他们从零起步,一步步获取到可燃冰存在的各种证据,并实现重大突破,获取到多种类型的可燃冰实物样品,点燃了这一被誉为21世纪新能源的深海火种。还记录了海洋地质人踏遍中国海,探索海域油气资源的找矿成果;目睹了他们走向深海大洋,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权益的新征程;记录了他们开展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岸带工程环境调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新业绩;也记录了他们深化国际地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海洋高科技,拓展深海空间的新成果。。。。。。

更精彩的是,我尽可能的深入到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一线,去了解这一行业的方方面面,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2001年,我第一次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船出航,宣传报道开展国家重点项目——南海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从广州出发,船到珠江口,我就尝到了别人说的晕船的滋味,头晕、恶心、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对劲,但只能坚持。数日的航行后,“探宝号”到达了工区开始顺利工作,南海风平浪静,我也慢慢适应。但没成想,某日凌晨,熟睡中却突然被船外警报声惊醒,瞬间“探宝号”亮如白昼,我急忙赶到驾驶台,发现现场指挥、船长等都以严阵以待,原来是某周边国家派出武装船前来干扰。这一来,就是十多天,不分白天黑夜,警报、威胁性喊话不时响起,探照灯不时闪烁,掀开盖布的高射机枪就在10米外。紧接着,又有数艘武装船赶来,对“探宝号”进行了围追堵截,不仅如此,还砍断船尾拖带在几公里外的调查设备。面对这一险情,“探宝号”临危不惧,及时应变,通过转移工区、调整作业策略等方式,最终安全完成调查任务。我了解到,这样的工作场景,对于常年在南海工作的“探宝号”已是常态,连续10多年,年年如此。随航科考结束后,我通过报纸刊发了约7000字的长篇通讯《在茫茫南海上》,向社会全面报道了南海科考生活,介绍了海洋地质工作者在茫茫南海上的工作生活情形,记录了海洋地质人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国家调查任务的种种不易。这其中,也不乏晕船、钓鱼,还有登上西沙群岛和南沙永暑礁等生动、鲜活的个人体验,这样来自一线的报道,带给读者生动的报道,也为地调工作留下真实而又生动的记录。

这以后,我也曾在2011年参与到“海洋六号”船首航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大约40天的科考中,我与同船的科技日报记者合作,深入采访,以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连线、专栏等众多手段集合,发出数十篇系列报道,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开展深海大洋科考,如何开展大洋科考,科考队员的生活工作状态等等问题,全面深入地报道中国走向深海大洋,建设海洋强国的这一开拓之举。2014年,又再次参与到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海马号”海上试验的全过程,亲眼目睹“海马号”从甲板吊入海面,深潜入海,在4500米深处的南海中央海盆,通过多功能机械手完成海底标志物与海底地震仪的布放、海底沉积物取样、地热探针探测工作后,顺利回到母船的全过程,采访报道了我国科技人员6年潜心研究,全面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各项关键技术,成为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继“蛟龙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这些来自一线的宣传报道,客观、生动、准确把脉海洋地调工作,向社会传达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为海洋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凝聚了社会共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的地质百年,我将继续以一个地调工作的忠实记录者,参与到如火如荼海洋地质调查事业,记录下大海深处一代地质人的海洋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