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中国矿业大会 > 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媒体播报

地学旅游: 短板中潜伏巨大发展空间

——来自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专题论坛上的报道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琼杰 发布时间:2016-09-2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而集自然遗迹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地学旅游更是方兴未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我国在地学旅游方面依然是大而不强,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如何建设好、保护好和利用好地质公园,打造世界地学旅游强国?这自然成了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专题论坛关注的焦点。

  地质公园建设夯实地学旅游基础

  “2015年,我们组织申报了织金洞、敦煌两个世界地质公园,又评估了天柱山和香港两个世界公园。”9月22日,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专题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外事部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吴珍汉表示,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已上升到33处,为我国发展地学旅游和普及地学知识夯实了基础。

  截至2016年初,我国除了33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外,还有28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和众多省级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产、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现在正在申报的以及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地质遗迹调查逐渐被发现且准备建设和申报的各级地质公园还有一大批。可以说,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申报工作的持续发力,我国地学旅游工作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地学旅游,是旅游业中最主要的专项旅游之一,是一种以自然、地质、地貌、地理、科普与人文地理景观等为载体,承载地球科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等内涵,以观光游览、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科学考察、寻奇探险、养生健体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等旅游活动。北京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长钟认为,通过“游中学、学中游”的地学旅游活动,可以逐渐提高国民基本出行休闲的科学旅游素质,同时还能积极带动偏远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2020年国家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

  而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来地学旅游的地位愈加凸显。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7359家各类A级旅游景区,其中以地学自然景观资源为主的A级旅游景区2184家,接待游客9.98亿人次,占所有A级景区游客总量的31%;年收入1132亿元,占所有A级景区总收入的36%。这其中,我国所拥有的33家世界地质公园,以及众多的国家地质公园自然功不可没。

  “我国旅游业已经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其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地学旅游大国的地位正在形成。”唐长钟表示。

  与此同时,我国地质公园的相关制度建设也在深入推进。据吴珍汉介绍,2015年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根据国家地质公园管理需要及国土资源部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协助开展地质公园领域的各项工作,努力发展技术支撑和桥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法规建设方面,组织行业专家修订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等地质公园建设及管理方面的3个技术规范性文件;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组织下,参与了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组成的调研组,先后赴内蒙古额尔古纳、扎赉诺尔矿山公园,以及广东青岚省级地质公园、凡口矿山公园等开展实地考察并组织座谈,调研矿山公园与地质公园建设现状及管理体制模式,编写并提交了调研报告。

  地学旅游“短板”亟待补齐

  可以说,我国通过这些年来的地质公园建设,极大促进和拉动了地学旅游工作。目前,我国地学旅游发展政策环境以及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地学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唐长钟介绍说,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逐渐加强,区域旅游、跨区域旅游成为新趋势。特别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地学旅游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传播和繁荣以及提升国家形象、发挥民间外交功能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使得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地学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了旅游业转型升级。而对外开放和出境旅游的发展也为地学旅游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然而,就我国地学旅游发展现状而言,无论是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相比,还是跟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从地学旅游的供需来看,旅游产品结构、服务结构、消费结构、人才结构等矛盾突出,旅游创新不足、效益不高、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地学旅游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统一规划和“精品线路”,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待完善,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而在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方面,也因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而力度不够。尤其是青海、新疆等省(区)由于基础调查不够,许多珍贵奇特的地质遗迹还没有被发现和保护,与之相对应的地质公园建设自然滞后得多。

  “我国旅游人才队伍与旅游行业特点相适应的旅游人才体系初步建立。但是,与加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地学旅游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机制和开发机制相对滞后。”唐长钟坦称。

  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地质公园这个平台,把科普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破题。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认为,很多地质公园仍停留在传统的“强制性灌输式教育”上,科普内容太过专业,价值问题常被忽略,科普与旅游互相割裂,大多展示单一、枯燥,游客很难接受,这必将会影响地质公园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

  发展地学旅游恰逢其时

  毋庸讳言,“十三五”时期,从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角度来看,旅游将成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的支柱产业。而发展地学旅游则有利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唐长钟介绍说,地学旅游是普及地球科学基本知识的天然课堂,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加国家软实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地学旅游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发挥资源的深层价值,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科学品位。此外,地学旅游市场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互利共赢,能够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国务院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来看,其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质景观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安全第一、绿色消费、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唐长钟认为,地学旅游发展应坚持国家战略发展、科技优先、市场与产业需求、地学旅游品质保证、生态和特色五大原则,不断提高地学旅游产业化水平,真正实现运行市场化、要素规范化、经营规模化和网络化。

  “我国地学旅游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旅游强国,一是要做到产业化,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的优势领域和产业发展创新模式;二是要实现市场化,提高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加快行业协会改革,放宽旅游市场转入;三是实现国际化,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推进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四是实现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培育旅游市场经营主体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

  据了解,为了加强地质公园建设,促进地学旅游,中国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也加强了合作交流与推广工作。2015年以来,他们在协调组织7名中国专家赴境外执行评估任务,协助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向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申报与扩园申请材料,协助国土资源部开展第九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的基础上,在云南大理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青海格尔木组织召开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与评估研讨会暨西部地区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并协助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参与筹备了2015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论坛,组织各方代表分享经验,积极交流。

  “2015年,地质公园网络中心积极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学旅游服务,组织地质公园参加在日本召开的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开辟会议中文专题网站,进行信息引导。国土资源部代表团8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向大会投稿2篇,并进行了口头展讲。”吴珍汉如数家珍地说,中心还组织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巡回展,分别在自贡、大理苍山、王屋山-黛眉山、兴文、延庆、昆仑山和安徽地质博物馆等地陆续亮相,通过进学校、进社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指导并参加在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召开的2015中国火山地质公园论坛;参加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为公园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参加在河南永城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0届年会,并做大会报告和大会总结;高质量完成了《“一带一路”人文与地质旅游资源分布图》的编制工作,项目组获得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表彰;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网站建设工作,并开始运行;开发国家地质公园数据库,使其进入试运行阶段。

  同时,一批老的地学专家也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地学旅游工作。陈安泽在其主持的《全国地学旅游发展纲要2016年~2020年》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地学旅游新概念,而且还与其他专家联合提出了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新模式——“体验式地学旅游”。

  “地学旅游发展需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2016年~亚博视讯真人:,建立地学旅游国家相关标准;二是2019年~2022年,做出精品、树立榜样,全面推广地学旅游成功经验;三是2023年~2025年,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地学旅游目的地。”唐长钟最后建议,要加大地学旅游发展规划及产品开发工程建设力度,建设包括“地学旅游研学基地”和“无景区”旅游基地,积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地学旅游精品线路”,并划分地学旅游区,建立深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地学旅游线路,重点打造无障碍区域合作示范区。同时,着力实施地学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地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亚博视讯真人,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健全旅游继续教育机制,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继续教育体系,有序开展地学景区导游从业人员培训,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