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中国矿业大会 > 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媒体报道

矿业报:好势头有“护航” 好前景需合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眼中的国内外矿业经济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 王琼杰 张 立 发布时间:2011-11-14

  未来一段时期,矿产资源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已经成为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与会代表们的普遍共识。
  然而,今年以来我国矿业经济发展势头如何?今后将有哪些“动作”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球矿业经济将何去何从?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在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找矿突破”为主题的主题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的发言让参加主题论坛的与会代表们“解了渴”。
“世界正迈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世界经济复苏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次大会向全球矿业界表达了我们以找矿突破保障矿业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的良好愿望,反映了大家对推动矿业强劲、健康增长的共识与期待。”汪民如是说。
我国矿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矿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汪民介绍说,今年前3季度,我国矿业投资继续保持增长,矿产勘查进展顺利,矿山生产稳定增长,矿产品价格逐渐趋稳,矿产品进出口活跃,矿山环境得到改善。
  他向与会者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前3季度,中国矿业领域投资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固定资产24.9%的投资增长速度。其中,采矿业投资为7542亿元,同比增长17.3%;煤炭采选业投资继续领跑,同比增长2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1.5%。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360亿元,同比增长33.3%;新出让非油气矿产探矿权851个,主要为金、铜、铁等金属矿产。非油气矿产勘查登记面积74.7万平方千米,与往年基本持平。实施矿产勘查项目9600多个,完成钻探工作量1000万米,同比增长16%。新发现矿产地146处,新疆、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新探明一批煤炭、铁、铜、钨、钼、金、稀土、磷矿资源储量。
  今年前3季度,我国矿山生产也实现了稳定增长。汪民介绍说,我国非油气矿产开采设计总规模达到145.4亿吨/年,同比增长4.6%。新出让非油气矿产采矿权3949个;生产原油1.54亿吨(同比增长2.2%)、原煤26.91亿吨(同比增长11.6%)、焦炭3.22亿吨(同比增长13.8%)、铁矿石9.46亿吨(同比增长24.5%)、十种有色金属2586万吨(同比增长11.2%)、黄金259吨(同比增长4.2%)、磷矿石5725万吨(同比增长30.6%)、水泥15.1亿吨(同比增长18.1%)。大宗矿产品产量同比继续上升,煤炭、十种有色金属、水泥等矿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国内矿产品供应能力持续提高。
  另外,记者了解到,今年前3季度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045.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其中,进口石油2.19亿吨,同比增长5.2%;进口煤炭1.24亿吨,同比增长1.1%;进口铁矿石5.08亿吨,同比增长11.1%;进口铜精矿463万吨,同比下降6.6%,进口废铜322万吨,同比增长7.6%;进口氧化铝318万吨,同比下降22.4%。
  与以上数据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矿山环境也在发展中得到了改善。据了解,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国已经连续3年实施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主要对象的“百矿焕新颜”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2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500亿元,使治理恢复率迅速提高至30%,有的地区达到了50%以上。

“四大战略”护航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汪民看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需要不断实现找矿突破、增强资源保障能力,需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拓展资源利用空间,需要创新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他表示,我国已经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汪民向与会者介绍说,我国将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矿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矿山建设,并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
      他重点介绍说,最近几年,在持续多年努力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调查评价,全国资源潜力基本摸清,找矿效果明显,保障能力提高。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新的资源接替区初步成形。
  “我们将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能源、国家紧缺资源和新兴材料资源勘查,强化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大型矿产资源基地。落实‘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制度保障’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找矿制度平台,扶持多元投资主体,引入企业实施整装勘查。”汪民表示,政府主要加强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资源,加大基础投入力度,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据了解,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在全国19个成矿区带设立了首批47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整装勘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5号),今年底前全部完成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核,随后将陆续向市场投放新的矿业权。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找到矿有激励’的原则,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积极参与。”汪民补充道。

世界矿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汪民认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虽然没有出现期望中加快复苏的现象,但仍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充满变数与不确定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矿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汪民举例说,世界石油需求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需求将高于往年。欧佩克石油产量逐月微升。俄罗斯有望创下年产5亿吨石油的新纪录。美国石油产量反弹至近10年最高水平。煤炭需求继续回升。铁矿石需求逐年增加。铜、铝需求增速可能分别超过5%和8%。黄金产量预计增长5%。发达国家围绕新兴材料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不断加大了对稀土、钴、铌、钽、铟、石墨等新兴技术型矿物原材料可供性的研究。而这些无疑说明了全球矿业市场持续向好。
      与之相呼应的是,全球矿业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球矿业项目总投资比2009年增长21%,2009年比2008年增长14%,全球矿业已经走出低谷。2010年,全球新登记100多个矿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达112亿美元,仅次于2008年138亿美元的纪录,恢复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削减的勘查投资,预计2011年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有望达到130亿美元~140亿美元。
  “这表明了全球矿业正在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汪民说。
  在兼并重组方面,各矿业公司也加快步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下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纪录。并购活动仍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国家所主导,主要集中在煤、铁、铜、金、钾等矿产资源上。

矿业同行需加强合作和沟通协调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关键时刻,推动全球矿业强劲、健康增长,需要矿业同行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强合作和沟通协调,加快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矿业经济新秩序。”汪民建议,各国政府和矿业、金融、商贸等部门都应当真正承担起责任,保持矿业投资安全和市场稳定运行。
  他还建议,要树立资源开发的新理念,深化全球矿业务实合作,提升国际矿业科技合作水平。
  “我们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可耗竭性,而且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应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统筹矿产勘查开发。要坚持节约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好利用;要坚持开放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一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好发挥;要坚持公平公正,保护资源所有者、投资人、勘查开发企业和资源所在地的合法权益,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兼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保护。”汪民透露说,我国将提高准入门槛,选择有资质、有能力、有社会责任心的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进行矿产勘查开发。
  他同时表示,我国将加大矿业对外投资力度,扩大矿产品贸易,引导和支持国内有实力、有信誉的矿业公司到境外投资开展矿业合作。“各国政府应坚持对话协商,加强政策协调,鼓励相互投资,落实双边、多边矿产资源合作协议。”汪民说。
  然而,矿产勘查开发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矿山开采要求越来越高,应当更多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对此,汪民建议,各国应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和矿业企业间联合研发机制,围绕地壳探测、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勘查开发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研发,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信息交流和勘查开发技术合作,大规模扩大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领域的应用,缩小各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此外,要不断推进矿产勘查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通过编制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地球科学计划、举办研讨培训、开展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示范区等多种形式,促进矿产勘查开发先进适用技术的国际转移与推广应用。
  “中国矿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并为全球矿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汪民最后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