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亚博平台注册 > 地质行业信息

迷失的“自我”才是生态破坏的“元凶”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维宸 发布时间:2017-08-25

最近,《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如果这座山继续破坏,河西走廊的生命水将断流,“一带一路”的通道将受阻》的文章。文章认为,祁连山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归结到两个字就是——“自我”,可谓一语中的。

文章称,祁连山已有近半个世纪的“破坏史”,今天的千疮百孔是长期过度开发和破坏的结果,主要由于当地政府将经济发展置于生态保护之上的执政思路所致。文章列举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部分资源开发数据后指出,看似资源开发是其中必然的罪魁祸首,其实资源利用本无错,“自我”的“迷失”才是真正的祸根。

可以确定地说,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会出现连续多年的中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总量不是很大的改革开放初期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限量开发阶段,完全可以实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总量庞大的改革时期,若对自然资源限量开发利用,必然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而在GDP高于一切的时代,尽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但也会出现严重的监管制度休眠现象,加上监管不公开、监管制度太“软”、监管配套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以及监管者的消极和自限行为等,资源富集区的“资源诅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然出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现象。祁连山生态的破坏就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是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大低于人类破坏能力所致。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自我”,不仅仅是监管者个人失去了“自我”,更为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盲目的“自我”状态:政策的连续性不强,朝令夕改时有发生,加之盘根于大脑、实施于行动中的“政策大于法”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实,出现祁连山生态破坏乃是必然。同时,在自然资源需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此地的限量开发利用,意味着彼地的不限量开发利用,故祁连山生态破坏现象并非个案。

因此,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更要合理有序地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的思想和做法需要赋予新内涵。自古以来,人类就是“栖山而居、栖水而居、栖海而居”,这恰恰说明人类生存需要自然资源保障。新时代,我们需要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不掠夺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本钱”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利用,形成不同的特色“产品”,实现“靠山适居、靠水适居、靠海适居”。其次,要加强对已破坏的自然资源环境治理恢复。自然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自我恢复的机能已经很弱,如同人类遭遇大病需要医生救治。在病人尚有治愈的机会时,只要医生治病的脉络清晰加上病人本身大力配合,让被破坏的身体机能得到治愈是完全可能的。

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当务之急是对其进行“手术”和“输血”,政府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采用PPP模式,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投资力度。再次,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监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监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监管需要把好准入关,“事中”监管需要把好制度和标准关,“事后”监管需要把好公开关。做到不让制度休眠、不让监管无权、不让监管者自限、不让监管结果“黑暗”。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尽快使当地百姓脱贫。

无论是祁连山地区,还是全国其他贫困地区,都需要在2020年一同实现小康。这需要的是真金白银,不是口号,如何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这一重任,是考验每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试金石”。甘肃省能否闻“饥”起舞,创造出自然保护的“甘肃模式”,并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自然保护区借鉴的成功模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因为,我们应当给甘肃省三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