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7)亮点纷呈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7-09-29

万众瞩目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7)》近日终于在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正式登台亮相。这本只有50多页的小册子虽然看似轻薄,内容却包罗万象。该报告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监督有关的政策法规,税费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举措,矿产资源勘查利用科技创新、地球科学理论等方面的新动态以及“一带一路”矿业发展等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的新成果。有业内人士评价称,该报告是“观察中国矿产资源走向的一个窗口”。

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对矿产的需求仍然很大,矿业对经济持续增长支撑的作用没有改变。2016年,我国新发现一批石油、天然气、钨、金、石墨等重要矿产地,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开门红”: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亿吨、天然气5.4万亿立方米,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5980亿吨、铁矿841亿吨、铜矿10111万吨、钨矿1016万吨、金矿12167吨。此外,煤炭、铁矿、锰矿等24种重要矿产资源2000米以浅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找矿潜力巨大。

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降,但战略性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774.79亿元,同比下降16.6%,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四年下降。记者还注意到,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等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比例不断提高,财政投入在矿产勘查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9亿吨、天然气超过7000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2个、超过千亿立方米的气田2个。煤炭新增探明资源储量超过600亿吨、钨矿60.31万吨、金矿824.50吨、石墨3666.30万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果显现,矿产品供应稳定。随着一系列支持化解煤炭和钢铁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出台,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得如火如荼,效果显著。从总量看,2016年一次能源产量为34.6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消费43.6亿吨标准煤,增长1.4%。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比重不断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与上年相比,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的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增长1.8个百分点。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绿色矿业发展顺利推进。过去一年来,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探索政策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地质环境保护,绿色矿山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国土资源部联合多部委出台指导意见,通过严格准入、强化监管、落实企业责任等手段严防产生和积累新的矿山环境问题;通过创新用地用矿政策、鼓励采取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等措施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同时,我国选择9个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投入6069万元,开展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6150平方千米。据统计,全国去年共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90平方千米。

2016年4月,大力倡导绿色勘查被纳入《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二是探索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三是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目前,我国已树立了一批推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以及矿地和谐发展的绿色矿山建设先进典型,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我国修改了4部地质矿产管理部门规章,废止了315件规范性文件。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亦有涉及矿业管理的规定。

为扩大矿业对外开放、推动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就矿产资源制度进行调整。此外,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努力降低矿业企业成本。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国土资源部严把用矿审批关,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清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布局;推动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进矿产资源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不断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在地质勘查管理方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2016年版)》发布,重新厘定划分了26个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优化了整装勘查布局,加大了战略新兴产业所需矿产勘查。截至2016年底,我国具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的单位共计2691家,全国各类各级地质勘查资质共计7778个。

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方面,《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在福建、贵州全面推开试点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方式由年检制度改为信息公示制度,既压实了矿业权人的主体责任,又扩大了社会监督力度。

地质资料管理日趋完善,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突出网络化服务和专题服务。2016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和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成果地质资料总量为49.25万种,原始地质资料近70万种;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及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共提供到馆服务3.04万人次,提供资料服务11.8万份次。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成果丰富。截至2016年底,我国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373.06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8.9%;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圈定找矿靶区500余处。

详实可靠的基础地质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人员在松辽盆地外围、新疆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周缘、银额盆地等圈定20处油气远景区;贵州遵义安页1井获得“四层楼”式油气发现,对于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勘查具有指导意义;集成评价全国近10年来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基本掌握了我国区域地下水质量分布和污染状况。

实施“三深一土”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7年7月2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本次试采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自主创新,是“三深一土”战略结出的硕果。

此外,我国在成矿理论创新、深部探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进展;研制了一批地质勘查技术仪器装备,开发了多种地质勘查分析方法或技术体系,应用转化取得显著效果;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深度应用。

为深化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我国发布实施地质矿产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5项,发布锂、锶等6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最低指标要求,并优选62项先进适用技术予以推广。

国际领域合作不断拓宽,“一带一路”地质矿产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和地质调查等国际交流平台与项目合作,我国进一步拓展与东盟、联合国相关机构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朋友圈”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