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视讯真人_亚博平台注册¥app官网

图片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方寸集》选登

大国土随想

发布时间:2022-06-01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国土资源战略学术研讨会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听了有关新能源、耕地家底、国土安全与全球治理、国土价值与资产负债表等方面6位同志的发言,触及国土资源战略研究的深层次问题,感触到严肃的学术研讨氛围。

国土资源部抓科技进步的力度大,46个重点实验室分得很细,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是1/46。战略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要讲综合、讲系统、讲跨界研究。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首先要找到一个简单、合适的定位,能不能继续以“大国土”为聚焦点?以下从三方面说明。

一、要素

1.空间区位

基于中纬度,跨东、中、南亚的陆权大国(北亚有缺口),使国土三分:

第一台阶青藏高、寒气候区,也称“高亚洲地区”,巍巍国土俯瞰南亚,有千余年“茶马古道”分三路贯通;第二台阶包括以新疆为核心的西北干旱区、高山雪线、大漠绿洲,苍苍国土极目中亚,亚欧大陆逾两千年的古、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第三台阶东部季风区,葱葱国土(但华北半干旱地区仍缺林少绿,寄希望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带动)翠染东亚,也是人口稠密的饱和国土,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的“大运河”纵贯南北。多方位国土的差异性巨大,必须“区位统筹”。

2.发展阶段

一是经济新常态为东、中部国土开发扭转“超强态”提供了条件;二是新发展理念指引国土要素转变,从逆向演替回归正向演替;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国土结构调整。互联网时代推进5G相融,大、智、移、云(国土大数据、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云、国土物联网)联动深化,重在加速“阶段更替”。

3.天人相应的“群体多属性”

属性源于对国土的需求和认知,自然和社会属性的资源、能量、生态、景观、灾害属性,社会属性另有资产、环境(污染)和文化属性等,都是多门类、多样性、成群出现的,其作用随不同时空条件动态演化。多属性之间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如资源、能源开发有排他性,而生态、环境是共享的,更多代表公平、正义、普惠。国土多属性单一化不足取,要找到时代性的平衡点,即“属性平衡”。

4.国土多功能参差不齐

如煤作为主力能源伴生环境问题多,而煤化工有相对优势,应逐步实现“功能优选”。

5.三维国土

点、线、面、体的立体运用,如高山区垂直分带、城市三维地籍、对外开放的立体化口岸等。“三深一土”开启了陆、海、空、深的新阶段,总的体量巨大,但相互关系复杂:一是陆大海小、中国陆海比倒置,以海补陆的作用受限;二是全国“四海一洋”海大洋小(局限于台湾岛东海岸一隅,但与台湾岛同属国家核心利益),以洋补海的利益巨大;三是海大空小,如南海北部的民航空交管制起步较晚(三亚,2011年),东、南方均有缺口,待徐图完善;四是陆海空交错、循环,全球四大洋对中国陆海国土都有影响。

6.部门管理职能

国土资源部以“中方案”建制(1998年),历经7年一小步(新建土地督察局)、10年一大步(不动产统一登记),可称“非均速进化的准大部”。要以宗地(宗海)为基础,做好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登记。2017年即将实现登记机构、簿册、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据阿卡迪全球建筑资产财富指数(荷兰),中国建筑资产总值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2016年达50万亿美元,但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耗能水平比欧洲高6倍,对建筑资产分类和结构问题应予关注。我国在欧亚草原带东段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1979年),计划行程过半中初见成效,但东西“绿量”落差明显,如何据实登记乔林地中的小老树林地,灌丛地中的沙荒地,草地中的高草地、荒草地与草甸湿地等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好在任继周、李文华等9位院士《关于我国“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2013年)受到重视,有望迎来草地资源的转机。

二、特色

中国陆、海国土浮现的自然特色鲜明,兼有优越与障碍因素。它与人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和谐,也是天人相应或人地相洽的一种体现。

1.梯级国土

陆海5阶梯,一是中纬度、高海拔国土,大国中独一的“高原之国”。中国国土的高原群、沙漠和石漠群,规模均属世界级,高原大于平原。二是地貌崎岖国土,坡面大于平面,重力不稳定,岩土侵蚀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广布。三是空间不均衡国土,人口疏密线相对稳定80多年。四是中国海作为陆缘海兼陆中海的“两陆之海”,被多国环绕,海权争议多,台湾岛东海岸管辖太平洋域小。要立足国情,分阶梯深耕厚植国土新优势,并做好整合协调。

2.极端值国土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第三极”或“高亚洲地区”,喜马拉雅高峰耸入大气对流层,也是地球六圈层集齐的“知识高地”,要“守好最后一方净土”,并向深地探索;亚洲地理中心在新疆天山北麓乌鲁木齐市郊,离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但准噶尔盆地因阿拉山口和伊犁河喇叭形河口吸纳大西洋东进水汽而有年均100毫米降雨量,致使“旱极”东移到库姆塔格沙漠(年均降雨量10毫米);世界最大的西北黄土高原,经黄河侵蚀、搬运、冲积成世界最大的华北黄土平原,在南黄海潜在世界最大的辐射沙脊群(有航道和后备土地资源之利);作为缺硒大国兼有最低值(地方性心肌病命名“克山病”,1935年)和最高值(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湖北恩施“世界硒都”称号,2011年)。中国海受“两陆挟持”的陆海形制,使海陆比降到0.31,只及世界沿海国家平均值的一半。极端值国土面积及其占比很大,其专属性决定了唯创新才能开发利用和保护、趋利避害,从而创造独特价值。

3.基于国土多样性的生物多样性国土

一是全国陆海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2011~2030年),其中包括海南岛中南部,袁隆平团队1970年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是其后培育出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的基因起点。2011~2012年在海口郊区续有发现。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的陈日盛1986年在海南岛北邻的广东遂溪虎头坡海滩发现一株野生海水稻(“海稻86”),育种28年,试验推广中平均亩产达到150千克。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籼稻种,在其基因组中发现大量盐诱导基因,为研创海水灌溉农业和盐碱地农业提供了基因起点。1960年海南岛有3000多亩野生稻(现在不到10亩),对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这片基因多样性国土亟应重视和保护,对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不忽略。

二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高丰度的热点地区(1988~2000年,特有物种数量和受威胁程度双高)之一。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脉)到川滇西(横断山脉)到青甘南(昆仑山脉、阿尼玛卿山)生态过渡带,跨第一、第二台阶,处于亚热带和局部热带,生物生产力和环境异质性高,以占陆地国土1/10的面积拥有12000种高等植物和占全国一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因地形复杂成为冰期避难所(孑遗物种多),应予更多关注。另外,中国科学院的动物学家把我国西南山地和邻近山区(巴山、巫山以至秦岭南麓)划归为“天空之岛”(2014年)。“天空之岛”概念源于美国西南亚利桑那少雨山地(Heald,1951年),指大陆山区受到地理隔离的高海拔生境,由于气候、土壤等在不同海拔上的异质性,其中的高山生物会由隔离引发形态和遗传结构等的改变。“天空之岛”作为生物地理学概念也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更新世气候回旋、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和地理格局的作用明显,而物种对地质事件的响应机制不同,又使地理格局复杂化。“天空之岛”丰富了我国梯级国土特别是第一、第二阶梯国土的多样性内涵,在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有“空岛效应”,研究前景广阔。因相对高差形成“陆中之海”“陆中之岛”创意开启了生物国土研究的新篇章。丁文江留学英国7年,就是地质学与动物学的双专业人才。

4.危机性国土

一是国土安全问题,如藏南9万平方千米国土沦陷、吉林图们江口封堵、南海岛礁被侵占,新疆引额济乌工程对邻国的负面影响。二是国土超负荷以致生态退化、资源枯竭,如草地“三化”、湿地萎缩、罗布泊和“第二个罗布泊”、悬河、悬湖、世界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群、建筑资产的“建设性破坏”等。三是病害国土,如陇海铁路穿越西秦岭和渭河谷地的宝鸡天水段既是秀色风光段又是路基地质、气象效应的“铁路盲肠”,新疆吐鲁番盆地小草湖三十里风区曾把兰新线火车吹翻(2007年),西藏117千米长的波密墨脱公路,有425处内、外生地质灾害点,反复修路近50年才正式通车(2013年)。四是异地扶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口,“十三五”规划搬迁1000万人,相应的国土面积多少?五是重大自然灾害,警惕郯庐断裂带南段新动向、长江三峡库区齐岳山断裂活动、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华北平原持续性干旱等。

5.大国的陆、海疆国土

我国陆、海边境线3.9万千米,给以一定宽度的面积就相当于一个省级单位。除250多个一类口岸外,一般地广人稀,“老少边穷”并称。上述国土安全危机性国土大都在边疆地区。20世纪90年代沿边全面开放以来,新崛起环形城镇带如满洲里(百年口岸)和绥芬河的中俄互市贸易区、新疆霍尔果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广西东兴中越边贸中心等,但发展不均衡,沿边省(区)还没有自贸区。

6.区域、三维国土共生组合

青藏高原“东屏北障”,东边屏出了亚热带长、珠、闽、钱塘江流域绿水青山(面积略大于陆地国土的1/4),北边障出了以新疆为核心的西北干旱区(面积略小于陆地国土的1/4),多向性优劣互见。半个中国缺水,唯有藏水盈余是珍稀资源。它兼有水源、水能之利,如能适量北调济疆,西水西用,就化“北障”为“北润”,体现地缘最佳组合,更是南疆的福音。但不能过于影响南亚诸河,要做严格的可行性论证。

三、内涵与外延

1.国土之本

中国国土承载着世界18%的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土之本:一是包括国土安全在内,涉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2014年),国土安全占3/11,权重醒目,陆、海疆安全都受威胁,美国在海上控制世界16条战略水道(20世纪80年代),在东北亚有朝鲜海峡,东南亚有马六甲、巽他、望加锡3个海峡。二是以陆权为主的陆海复合国土,既有陆海双重潜力,也受多维障碍因素制约。三是全球变化(20世纪70年代)席卷陆、海、空间,任何国家不能幸免。反映全球变化的“地球临界(关键)带(CrItIca1Zone)”(2001年),指岩石圈浅部的近地表环境,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交会并相互作用的异质性区带。美国已设10个观(监)测站(CZO),我国刚刚起步(宁波鄞州城市-城郊关键带,2016年)。

2.国土之泉(大江河源)

青藏高原大部是雪域高原,拥有亚洲7大江河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相对集中的“三江源”哺育东亚、东南亚,藏北安多县的怒江源与长江源相距不远。西藏分布式“四江(河)源”哺育南亚、东南亚,其中,怒江一萨尔温江和西藏察隅河、云南独龙江并入伊洛瓦底江都南下安达曼海;特别是藏西南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号称“众水之源”:北有狮泉河-印度河,西有象泉河-萨特累季河-印度河,东有马泉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南有孔雀河-加格拉河(恒河支流),可称“两河源”。大江河源作为生命之源,也是国土命脉。“三江源”(连同珠江源)、“四江(河)源”的水汽源头都在印度洋。中国的“两河文明”放大来看是“两洋文明”。印度洋同太平洋都是中国的“生命之洋”。

3.国土之脊(大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作为黄河、长江的分水岭为国人熟知。更大的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弧形分水岭,从帕米尔高原南麓的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他念他翁山脉(以上青藏高原之脊,局部归属李四光的“歹字型构造”)-云南怒山山脉(滇西高原之脊)再到中南半岛他念他翁山脉-马来半岛比劳山脉(跨国的东南亚之脊,含克拉地峡)-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大分洋岭,即以跨国山系、半岛、群岛为脊,分隔两大洋,从陆到海绵延15000千米,到大洋洲回归全球性“大洲分隔大洋”模式。其中,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南下的“东南亚之脊”分洋岭,分而不隔、隔而不断,陆脊链与海峡链交互,以独特的陆海关系斜亘南(中国)海西侧,亦即“南(中国)海西脊”,也是“一路”的起始区。中国-马来西亚在此区多方位合作:西马在柔佛州南部建立依斯干达经济特区(2006年),中企投资居首。两国进而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长约1100千米的马六甲海峡深水航道在东侧,西马从北到南有槟城港、巴生港、马六甲港、柔佛港。中企2016年参与打造巴生港第三港口,承建由一个天然岛和3个人工岛组成的“马六甲第一港”皇京港深水码头;东马沙巴州靠近南沙群岛和巴拉巴克海峡的哥打基纳巴卢港,中国海军获得船只中途停留权。中国-澳大利亚共同推动自由贸易。2014年来,中企相继获得澳大利亚东南部纽卡斯尔港、北部达尔文港、南部墨尔本港较长期局部租赁权,打开了中国海东南方的新航向,驶入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

上述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作为东印度洋水系与西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正建设中国-东盟(CAFTA)经济走廊、孟中印缅(BCIM)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分列东、西,我国西南、西北周边经济从而延伸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都是陆海优化组合的样本,对缓解“马六甲困局”各有一定的作用。

4.国土之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源于内需,是国土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它扎根、附着于国土,又以纽带作用改造、提升国土,优势国土因而锦上添花,弱势国土得以化废为用,可称“国土之器”。“一五”时期苏联援建156项以厂矿为主,直到“八五”之初中国基础设施不如俄罗斯、印度,比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更远。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宣扬了美国的工作、边界、财富、梦想“四夺回”战略,正筹措1万亿美元的基建费,“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要修建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管道和铁路”。这是他“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国内重头戏。中国有陆地面积与美国相近的“辽阔的国土”,只是美国平原多、高原少,中国高原多、平原少,相应的宜耕、宜居国土面积也少,国土开发的难度比美国大、开发成本比美国高,但国土多样性超过美国,东、中部地区因承载、养育世界最多人口而成“亿众国土”。中国海的面积不到美国拥有的海洋面积的1/3,海洋多样性不如美国。美国按其人口和国土条件还可以通过增加人口来发展经济,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仍保持以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如按“赛局化”战略,中、美基础设施建设同台竞技,我们的硬实力已到,总的胜算高于美国,但软实力还有差距。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1913年)成立百年来,在全球授奖108个工程项目,中国按质量、廉洁、可持续性三原则,以39项(占36%)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以11项居第二位),2013~2016年获奖,4连冠。获奖项目遍及国内3/4省(区、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这39项在工程基础上可分4类:⑨线性工程,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常有不良区段,如青藏铁路、贵广高铁、西汉高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②点-线工程,单项工程地质复杂,如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西宁-格尔木铁路二线的新关角隧道、石太高铁太行山超长隧道群、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③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或待挖掘,如广州几项杰出建筑、惠州炼化工程等。④工程文化特色,如重庆涪陵永沉江底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马鞍山长江大桥。其中有许多世界级“难啃的骨头”,多样性国土和高难度工程基础考验了基建及勘测队伍,造就了世界一流工程,又大幅度提高国土利用率,使之扩容增色。如果“弱鸟”展翅、攻坚克难,终而反弱为强,就是国土“多难兴邦”的新含义。因此,跟踪汇交一本《菲迪克2013~2016年中国39个获奖项目的工程地质成果》专辑,作为《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第三篇的增编,为地质工作“三个基础”填平补齐,对国土全方位开发的意义非凡,时间还不算晚。更要看到,我们的生态基础设施(EI)不足,全民“精明的增长与精明的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美国获杰出奖项目“加利福尼亚州橘郡地下水补给系统”是干旱、半干旱区的水利、生态命脉和我国的缺门,都应尽快赶上。

5.“一带一路”之翼

中国对外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陆、海境外延伸,“一带”以亚欧大陆为翼,“一路”以公海大洋为翼。我国拥有陆、海权双重潜力,但陆、海复合国家必然伴有陆、海国土障碍因素的制约,其战略选择、避障、平衡、决策的多维难度极大。只有从战略上设法摆脱这种制约,坚持和平崛起,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展开“一带一路”之翼。

“一带”以亚欧大陆为翼,从中亚、南亚走向亚、欧、非大陆。一是洲际大陆桥战略。第一亚欧大陆桥建成(1916年)已经百年,第二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1992年)近20年通而不畅,竞争不过第一亚欧大陆桥,直到“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营(2011年),其路线更短,也更高效,较高价位货运成本最低,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班,不仅重庆的陆路口岸从后位跃居开放前沿,还爆热了东桥头堡集群密度(国内现有30个城市上、下货),正从货运向物流升级,最后完善为供应链服务,从而提升了这座反马鞍形大陆桥沿线6~7国的线性国土价值。基于第一大陆桥的“津满欧”等国际货运班列相继跟进。二是高速铁路战略。从“九五”开始自主研发高速列车,10多年取得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原发创新的成功,全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千米(2016年),渐成网络,稳居世界首位。贵广高铁工程喜获菲迪克杰出奖,石太高铁太行山超长隧道群、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工程获优秀奖。高铁技术“走出去”一波三折后,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铁)、老挝(昆明-万象准高铁)、伊朗(德黑兰-马什哈德高铁)开工建设,正创建“一带”的新样式。三是跨境电商运营,互联网企业正投入试验中。总的要加快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亚欧大陆面积5400多万平方千米,大于北冰洋3倍多,是唯一能与大洋比肩的联合大陆。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喻之为“世界岛”(1904年),其心脏地带在东欧。青藏高原“第三极环境”国际研究计划,着眼于“泛第三极地区”,包括东亚、南亚、中亚、东欧。我国向西开放的洲际大陆桥北线通过东欧。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2011年)激活了这条大陆桥,正逐步开辟点、轴、群、带的产业空间发展序列。包括中国西北部在内的中亚和西亚是干旱大陆,荒漠绿洲,古丝绸之路是“风沙驼铃之路”。西亚作为古文明和三大宗教发源地,又是世界油气资源宝库和陆海交通枢纽,但水资源匮乏,过度灌溉酿成的“咸海危机”“死海危机”深重。我国第一轮对外开放总体上东快西慢、海畅陆滞,有国土区位上的原因,即“咸、死海困局”。中国地调局组织编制了《亚洲地下水系列图》《亚洲水文地质图》《亚洲地下水资源图》(2012年)等,是有用的,对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约旦河流域再深化一步才好。

“一路”以公海大洋为翼,从国土和准国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走向全球公土,即公海大洋、南北极地和国际海底。中国海受制于陆,纵长横瘦,宽幅狭窄,并不“海阔”天空。东部岛链如钳,如闭锁在第一岛链内就是“有海无洋”。建设海洋强国始于发达的造船业和海运强国,必须跨越第一、第二岛链,巡航大洋,以洋补海。我国环球大洋科考(2005年)已12年,多批次发现海底“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丘和黑暗生态系统,成果丰硕;21世纪在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相继获得4块、15万多平方千米国际海底专属矿区;进入万米时代的深渊科考后来居上,都加深对大洋公土的认识。“海权的代表是海洋贸易”(马汉)。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3年),拥有与海洋贸易相匹配的海权当在情理之中。海洋强国以大洋为归宿,也无疑义。

“一带”横贯不同地质地貌单元和气候带的亚欧大陆与非洲,“一路”穿越以印度洋为中心的三大洋,全球航运中心主要在欧洲。“一带一路”覆盖东半球,但是中国提供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产品,作为全球化的新引擎和新标准,有望构筑世界经济贸易新的大循环,成为继大西洋、太平洋之后海、陆交互的第三大经济发展空间。美国近年提出“新丝绸之路”和“印太经济走廊”战略只是其中的枝节断想,除另有企图外,其合理成分可为“一带一路”包容。

提倡“大国土”理念,不是借以扩大国土资源部的管理职能,基础设施建设、全球海运等均属产业管理范畴,不必要也不应当纳入资源管理,但要探索“大监督”之路。

借此机会,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马克伟顾问(1932~2015)、牛文元顾问(1937~2016)的离世表示痛惜和哀悼,特别是牛文元顾问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上厚积频发,使人高山仰止。要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遗愿,努力把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做好。